欢迎浏览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网站

  首页 ->
 
保障稳定供水 提供绿色建材
——中线雄安调蓄库及弃渣综合利用工程建设侧记
2021-02-19 15:45     

       □吴安宁
       从河北省雄安新区容城县出发,向西行驶50多公里,至逶迤的太行山脚下保定市徐水区义联庄乡东庄村,这里是雄安调蓄库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穿梭如织。
       雄安调蓄库目前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开建的调蓄库。调蓄库建成后,配合正在谋划实施的雄安干渠,可以满足未来雄安新区正常供水要求,保障新区应急供水安全,为雄安新区提供稳定的供水保障。
       江水净化器 雄安“能量站”
       “我们的项目,既是调蓄库,也是发电站,还是雄安新区绿色建材的供应基地。”雄安调蓄库项目负责人林俊峰说,为了充分使用工程项目资源,绿色理念贯穿于雄安调蓄库项目的规划建设全过程。全回收、全利用,将所有资源充分利用,是雄安调蓄库项目的一大特点。
       雄安调蓄库项目上库依山势而建,三面环山,一面筑坝;下库在山脚开凿,库容为0.77亿立方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调蓄上库、下库之间的山体内,利用上下库之间的水位差发电和调节蓄水量。项目将建设装机容量为630兆瓦的抽水蓄能发电设备,设计年最大发电量10.0亿千瓦时,年最大抽水电量13.4亿千瓦时。
       “在库区周围计划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在电网用电波谷时,利用光伏电和部分电网电力抽水蓄能;在电网用电波峰时,调蓄库放水发电,缓解电网调峰压力,可以有效提高电网供电质量。”中线建管局副局长孙卫军介绍。
       雄安调蓄库的选址,需要满足的条件不少。首先它需要离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和雄安新区足够近,以便减少骨料运输成本。其次不能占用大规模的基本农田。另外,地质条件要适当,下库在高程上要合适,这样可以实现自流引水。还有上库在地形上要恰当,能充分节约修筑成本。
       正是在这样通盘考虑下,调蓄库才最终敲定位置。
       据介绍,雄安调蓄库紧临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北京、天津分水口,是一个“三岔路口”。项目配套建设中线工程总干渠在线沉沙沉藻工程,可以有效净化水源,改善水质,为京津以及雄安新区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用水保障。
       环保示范区 雄安“骨料仓”
       在雄安调蓄库建设现场,一座造型酷似火箭推进器的白色钢结构建筑分外惹眼。这白色钢结构建筑,便是砂石骨料生产车间。
       骨料加工系统作为雄安调蓄库弃渣综合利用项目的轴心,可将调蓄库下库开挖弃料中的可用料加工成不同粒径的建筑骨料产品,为新区建设提供优质砂石原料,全力保障新区建设需要。
       雄安调蓄库弃渣综合利用工程项目经理魏清说,雄安调蓄库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土石方,仅雄安调蓄库下库的开挖,预计就会产生弃渣约4亿吨。弃渣资源大部分被加工成建筑骨料产品,运往雄安新区,供新区各项目建设使用。
       “根据初步测算,调蓄库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这些弃渣如果生产成为砂石骨料,预计每年能生产2500万吨砂石骨料,可满足新区10—15年建筑骨料需求,同时帮助破解矿山修复难题。”魏清介绍,2020年年底前,8条砂石骨料生产线已全部投入运行,正式向雄安新区容西混凝土搅拌站供应砂石骨料。
       生产砂石骨料,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环保,雄安调蓄库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无尘、无废、无污染是我们坚持的设计标准,不论是砂石加工系统,还是全封闭的花园式厂房,都是按照国内最顶尖的标准来建造运营的。”魏清说,2020年10月31日,他们启动了现场第一次爆破开挖,当时就采用了带有自动粉尘收集系统的钻机造孔,并利用数字化微差挤压爆破技术和矿山多功能抑尘车进行爆破降尘作业,实现爆破零污染。
       骨料生产产生的废水进入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回收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整个系统采取全封闭措施,同时配有高效除尘器,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
       此外,计划于2021年修建的长胶运输系统,长约4.5公里,可以保障砂石骨料从容易线建材通道运输至新区。相比于修建公路的方案,这一方案可以节省近十亿元的建设运维资金,环保又节能。
       智能示范区 雄安“数字库”
       在传统施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雄安调蓄库引入BIM、GIS、物联网、5G和云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无纸化办公、可视化管理、智能化施工,物理库和智慧库的同时规划、实施、运行。
       “在调蓄库修建的同时,通信运营商也特意新建了8个5G基站,以保障矿山智能调度系统、智慧运行管理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实现工程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魏清说。
       随着雄安调蓄库设施的逐步完善,工程智能化程度将得到提升。首先是在砂石骨料开挖时,计算系统将对现场作业的挖掘机进行智能调度,技术人员也可以对挖掘机进行远程操控,大大节约人力,降低操作风险。引入无人机对现场地质情况展开测量,在施工作业前对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标识,做好预判。其次是生产车间将实现智能化监控,人体穿戴设备将会应用于现场作业人员,随时掌握现场人员实时状态,对现场人员进行保护。
       “雄安调蓄库自然环境清洁,温度也有利于节能,加上电力供给充足可靠,未来我们考虑引进大数据中心来此处布局。”孙卫军告诉记者,雄安调蓄库建成后将形成7000亩水域面积,可有效影响当地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来源:中国南水北调 2021年2月19日)

   

主办: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联系电话:010-63206935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京ICP备14010557号

 
 
 
水利部官方微信
 
南水北调微博
 
南水北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