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网站

  首页 ->
 
我的岗位在移民一线
2019-09-30 14:48     

丹江口库区生态优美,环库公路如一条银带。

移民参加大棚西瓜管理培训。

移民新村人工湿地分外醒目。

彭承波
作者简介
  彭承波,2002年9月至2004年1月任湖北省丹江口市委书记。2004年2月至2005年9月任丹江口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任湖北省十堰市委常委、丹江口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2006年8月任湖北省移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2012年11月至2015年12月,湖北省移民局党组书记、局长。2016年1月任湖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被誉为世纪工程、超级工程、国家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是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继三峡工程之后最大的移民迁安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成败在水质,关键在移民。
  湖北省集坝区、库区和核心水源区为一体。按照中央的要求,2010年至2012年间,湖北开展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移民大迁安。全省上下万众一心,不辱使命,团结奋进,在荆楚大地为工程按期蓄水、顺利通水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同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5新年贺词。他特别指出:向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出无私奉献的沿线40多万移民致敬,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
  2005年,我任十堰市委常委、丹江口市委书记时,主导了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移民搬迁,为工程顺利开工奠定了基础。2006年8月,我任湖北省移民局副局长,2013年4月,任移民局局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安置的参与者、主导者、见证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够顺利建成,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政治担当,充分体现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担当,充分体现了广大移民群众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的牺牲奉献精神。

三幅画面记忆犹新
  2010年至2012年,湖北省组织移民搬迁,动用搬迁车辆近3万辆次,组织各级干部群众近百万人次,完成移民及地方帮扶投资250多亿元,搬迁安置库区移民18.2万人。在10个市、23个县(市、区)的安置区新建移民新村441个,建设移民房屋5.6万户,建成各类房屋800万平方米,为移民调整生产安置用地近22万亩,取得了“不伤、不亡、不漏、不掉一人”的非凡成绩,做到了“顺利、平安、和谐搬迁”。移民搬迁数量之多、强度之大、速度之快,不仅创造了全国水库移民历史奇迹,在世界移民史上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质量的安置奠定稳定基石。全省上下秉承“热心、爱心、责任心”,坚持“优先、优越、优厚”,致力于把移民工程建设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工程。搬迁前,库区移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20.97平方米,且大多都是土木房、土坯房;搬迁后,外迁移民人均住房面积31.3平方米,内安移民人均住房面积41.49平方米。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街道亮化、环境美化、卫生净化和村庄绿化的标准建设移民村,移民安置点村级活动室、健身器材,农家书屋、连锁超市一应俱全,通过移民搬迁,库区移民一步迈入了新农村。
  高规格的推进叙写时代辉煌。湖北省始终把南水北调移民当作三件天大的事(防洪、血吸虫防治、移民搬迁)之一,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在移民搬迁安置的重要节点,省委书记、省长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督导。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仅省级层面召开的专题会议就达7次之多。“1·20”会议(2010年1月20日)在湖北被称之为南水北调移民工作的“遵义会议”,一举改变了相对被动的工作局面,由此拉开了移民搬迁安置的大幕。那几年,省委书记、省长心里最牵挂的事情之一就是移民。2010年春节过后,时任省长李鸿忠工作行程的第一站,便来到天门市查看移民安置点住房建设,叮嘱当地干部一定要为移民着想,在房屋朝向、面积、结构上更多地听听移民的想法。副省长田承忠更是亲力亲为,视移民为亲人,经常深入一线就进度、质量、安全指挥调度。正是有了宏观与微观的统筹、点与面的结合,才办成了天大的事情。
  高度评价鞭策激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批示“湖北省高度重视南水北调移民后靠安置工作,成效来之不易。”2011年12月20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鄂竟平用“六个没想到”高度评价我省移民工作。即“没想到这里移民工作难度这么大,没想到房子建得这么好,没想到基础设施配套这么快,没想到基层党委、政府的工作这么扎实,没想到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这么好,没想到移民们会这么满意。”

五种精神激励前行
  从第一批移民搬迁到现在已超过10个年头。搬迁后的移民生产生活早已步入正常,并正在深度融入当地经济社会文化之中,他乡已成故乡。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热火朝天、轰轰烈烈的移民搬迁场景正逐渐被人们淡忘,但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回味,更值得我们在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发扬光大。
  顾全大局、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千千万万的移民群众是我们这次搬迁取得胜利的因素之一。在这场浩大的移民迁安工作中,移民是主角。没有移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南水北调的千秋伟业无法实现,没有移民群众的牺牲奉献,移民迁安的工作目标就会无法实现。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移民群众对国家战略工程的认同、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支持,才有了移民工作的顺利推进,才有了工程的快速实施。没有移民的牺牲与奉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只能永久性地停留在设计蓝图之上。移民这种顾全大局、舍家为国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尊重,值得全社会颂扬,我们要感谢移民群众,他们是南水北调工程最大的功臣。
  坚忍不拔、克难攻坚的担当精神。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变得更加复杂的当今时代,在时间要求如此之紧和搬迁强度如此之大的情况下,要完成18万移民搬迁这一艰巨繁重的任务,没有一点担当精神是万万不行的。在南水北调移民这一波澜壮阔的史诗般的搬迁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讲政治、敢担当,广大移民干部不怕累、不畏难、不惧苦,在责任面前能担当,在困难面前勇于挑战,在艰难时日乐于吃苦,人变黑了、发变白了,劳累伤病者众,以身殉职者有。丹江口市均县镇党委副书记刘峙清、六里坪镇移民站干部陈平成,忠于职守,忘我工作,倒在了工作一线。正是有这么一批长年艰苦奋战在一线,全力拼搏在基层的移民干部,才有了移民工作的丰硕成果。
  团结奋进、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三年时间,搬迁安置18万移民,这无疑是一项系统庞大、繁杂艰巨的工作,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各部门的整体联动、多系统的配合协作是无法想象的。在省移民工作指挥部的综合协调下,省直40多个委办厅局对口帮扶21个外迁县市区和库区29个乡镇,积极提供人财物等全方位的支持;有关市、县实行市包县、县包乡、县乡干部包村包户的逐级分包责任制,形成了分工协作、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在移民新村建设和集中搬迁期间,各级移民指挥机构精心部署,统筹安排,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全程服务,特事急办,急事快办,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急难险重任务。实践证明,只要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坚持团结协作打总体战,就能夺取移民迁安工作的伟大胜利。
  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创新精神。新时期移民工作所具有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必须立足现有国情、省情、县情,从实际出发,用改革和创新的办法去破解各种难题,排除阻力,战胜困难。在移民工作实践中,各地积极探索,奋勇争先,大胆创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十堰市在移民迁建工作中,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努力把移民安置点建成新农村示范点;与新一轮扶贫开发相结合,帮助移民贫困人口致富;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快移民安置点城镇化建设步伐;与汉江生态经济带相结合,积极建设生态移民安置点。在推进移民这天下第一难的工作中,积极破解环境容量、规划设计、资金整合、物价上涨和发展致富五大难题,有效促进了十堰库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以人为本、和谐移民的人本精神。在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湖北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移民,坚持把维护移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在规划、对接、建设、政策扶持及后续发展等重要环节上,充分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意愿,满足群众心愿。在安置点的规划上我们由过去政府定点变为移民选点,尽量选址集镇边、公路边、企业边,安置点由规划的837个调整为441个,有利于开展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利于移民长远发展。在房屋的楼层、面积、房型、朝向的选择上,充分尊重移民意愿,为确保房屋质量,我们组建了移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网,施行“政府监管、业主负责、中介监理、移民参与”四位一体的工程质量监管模式。黄冈市团风县主动与十堰市郧县对接,在就学、就业等方面提前布局,超前服务,做到了人未搬迁,学位已定、岗位已有,让外迁移民吃上“定心丸”。安置区县乡普遍提前为移民代播大田作物、代种应时蔬菜。移民搬迁入住后,迅速组建专班对口帮扶到户,组织移民参与当地文化生活和社会交流活动,促进移民加快融入。
  这一伟大工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来自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等国家相关部委的关心支持。鄂竞平主任和办公室其他领导多次深入库区检查指导,仅2011年,蒋旭光副主任就先后8次到湖北查看工作进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国家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之外,又在库区高切坡治理、移土培肥、地灾防治、武当山遇真宫文物保护、投资价差补助等方面给予了极大支持,为确保我省移民搬迁安置进度、质量创造了很好的外部条件。长江委设计院在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也给我省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哪里遇到工程技术、补偿标准方面的困难,哪里就有设计、监理技术人员的身影。
  为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国家、省累计投入移民资金超过250亿元,涉及层级广、环节多、部门众。国家审计署、财政部、发改委历次审计稽查结果表明,我省各级人民政府和移民管理机构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等规定,制定并不断完善移民资金管理制度,严格资金拨付、使用和监管,没有出现影响较大的问题,守住了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和干部安全的底线。

三个故事永远铭记
  我们即将迎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5周年。5年来,按照中央的部署,受水区与水源区的对口协作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经济往来频繁,一大批项目在库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库区名优农副产品进京销售额度不断攀升。教育、医疗、文化交流层级逐年提高,两地互派干部挂职锻炼已成常态,国家层面对丹江口水库移民的后续帮扶工作早已提上议事日程。
  吃水不忘挖井人。2014年11月,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前夕,北京市政府为表达对丹江口移民的感谢,特向湖北、河南两省发出了组织南水北调中线移民代表赴京观摩的邀请。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像接待全国“两会”代表一样,给了200名移民代表以最高礼遇。登天安门城楼,住北京饭店,游故宫、登长城、拜天坛,瞻仰毛主席纪念堂,参观北京团城湖工程等等。许多移民都是第一次来到北京,他们在分享北京市各项建设成果的同时,切实感受到了首善之区对移民的情意,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无比兴奋,每一人都感受到了自己的付出价值,增强了对移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强化了对守护一库清水的责任感。
  移民干部刘峙清。他生前是丹江口市均县镇党委副书记。均县镇是丹江口市移民任务最重的乡镇,集镇整体搬迁,全镇3万多人,动迁移民多达2.3万人,既有外迁,又有内安,任务之重、压力之内,在丹江口库区首屈一指。上至镇党委书记、镇长,下至一般干部,家中的老人、病人、幼子顾不上照顾,自己身体有病无暇就医,都忘我地工作在第一线。白加黑、5+2是常态。许多干部一连半月、一月难回一次家。刘峙清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又患有高血压,长时期超强度工作,移民高峰期,白天黑夜连轴转,有一次忙得四天四夜没有睡觉。2011年4月1日,他从早晨7点多开始接待移民来访,之后又跑4个移民安置点,到晚上9点多,他已连续工作了14个小时,最终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2岁。刘峙清是我们广大移民干部的一个缩影,他们用汗水、泪水、苦水甚至血水铺就了我省移民搬迁的和谐之路,铸就了移民工程的历史丰碑。像他一样倒在工作一线的还有陈平成、程时华等6名移民干部。
  移民代表赵久富。他是十堰市郧县安阳镇鱼嘴村的党支部书记,当过兵,有着30多年党龄,在村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深得干部群众信赖。按照政策,他不属于外迁移民,但在许多移民观望、犹豫、彷徨时,为了稳定父老乡亲们的情绪,他毅然接受镇党委的重托,离别自己80多岁的老母亲,振臂一呼,带领乡亲们迁到了700多公里外的黄冈市团风县。临别那一天,母亲起个大早,悄悄地为儿子送行,老人家怕儿子看见心里难过,只是远远地看着儿子忙前忙后。当赵久富回头发现白发苍苍的母亲时,内心一阵颤栗,走过去直接跪在了母亲面前,母亲拉着儿子的手,一样千愁百转,母子双泪长流……搬迁团风县后,赵久富又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组建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转移就业、发展致富,创建和谐文明社区,把全省最大的移民安置点建设得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他也因此当选省市两级人大代表,还被评为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是南水北调移民的“领头雁”。
  我们即将迎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5周年。5年来,按照中央的部署,受水区与水源区的对口协作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经济往来频繁,一大批项目在库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库区名优农副产品进京销售额度不断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交流层级逐年提高,两地互派干部挂职锻炼已成常态,国家层面对丹江口水库移民的后续帮扶工作也早已提上议事日程。虽然,在今后的发展、提升上还存在一些现实困难和突出短板,但我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关心,有中央、国家机关的支持帮助,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勤劳淳朴的移民群众的艰苦奋斗,移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南北两利、共享多赢的硕果一定会越来越大。


(来源:中国南水北调 2019年9月30日 作者 彭承波 照片提供 何生平 班静东)

   

主办: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联系电话:010-63206935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京ICP备14010557号

 
 
 
水利部官方微信
 
南水北调微博
 
南水北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