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网站
 
     
 

陈伟畅:袜子扶贫成“大业”

陈伟畅与袜厂上班的贫困群众交流。

  7月12日,76岁的杨成会和老伴刘莲芬准时来到家门口的湖北省麻健针纺有限公司上班。虽说手脚慢些,他们夫妇二人还是翻了5000多双袜子,算下来一天至少收入50多元。

  杨成会原住十堰市郧阳区安阳镇大柏树村,现在集中搬迁到了安阳镇扶贫安置点。起初,他们担心“年龄大,厂里不接收”,可结果是,厂里不仅接收他们这些贫困户,还安排了培训。很快,他们就学会了操作。

  目前,郧阳区有3家袜子加工企业正式投产。因为易学易干,在家门口就业,平均月收入在1800至3000元左右,吸引了小镇包括贫困群众在内的劳动力前来务工。

  以袜子产业扶贫,在郧阳区18个乡镇布局,建立袜业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有稳定收入,尽快脱贫致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这是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经财司陈伟畅挂职郧阳区委常委期间制定的扶贫战略规划,目前成效初步显现。

  对接

  郧阳区“八山一水半分地”,大山深处的贫困原因,最主要的是没有一条致富的好门路。“群众习惯于传统农业,但农业风险大,投入大,收益不高,往往不能快速脱贫致富。”陈伟畅说,好的高附加值产业是脱贫的关键。

  虽然居住偏僻,但杨成会并不想搬迁。小儿子有先天性疾病,需要长期照顾。他们吃泉水,种蔬菜,自给自足,“住进楼房,哪一样不花钱?年龄大了,我们拿什么生活?”

  担心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这是多数贫困群众不想集中安置的原因。选对好的产业成为贫困群众能否脱贫的重点。

  “全国70%的袜子出自“袜业小镇”大唐,村村有作坊,我母亲七十多了,每天都去翻袜子。”陈伟畅的家乡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大唐镇,“去年,小镇财政收入8亿元,与郧阳区全年收入相当。如果把袜子产业转移过来,带动贫困群众就业,一定能够脱贫致富。”

  近年来,大唐镇持续推进袜业产业升级,实施生产环节有序转移。但产能往哪儿转?一批袜企为此发愁。“织袜生产环节多,用工量大,人力成本是笔大账。”陈伟畅说,“招不到人,订单消化不了。一些企业曾打算把生产环节“转”到周边国家。”十堰市郧阳区属于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有人有场地,对接袜业,机遇千载难逢。

  共建

  说干就干。2017年春节前后,陈伟畅连续三次带着团队到浙江大唐镇考察,洽谈招商引资事宜。郧阳区委区政府成立了郧阳区袜业扶贫指挥领导小组,陈伟畅任副指挥长,起草了《郧阳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浙江省诸暨市袜业助力精准脱贫的若干意见》,在全区大力推动袜子加工产业落地。

  “土地、厂房、劳动力等相关配套由政府帮助落实,企业只需带着技术和装备入驻就行。”陈伟畅说,国家级贫困县郧阳区对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浙江省众多袜企前来签约。

  “两地共建‘扶贫车间’,既消化订单又帮助脱贫。”从陈伟畅手中接过政策意见书,浙江腾浩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晓明一下子就动心了。今年3月,浙江腾浩袜业有限公司与柳陂镇政府正式签约“扶贫车间”项目,200台智能袜机陆续投产。

  截至目前,郧阳区18个乡镇已与大唐18家袜企签约,8000多台智能袜机入驻“扶贫车间”。挡车技工肖帮芝过去在十堰市的超市做销售,现在,她回到家乡柳陂镇的浙江腾浩袜业公司上班,离老家高岭村不到10分钟车程。“不仅可以更好地照顾老人,而且袜厂工作环境好,只要肯干,收入并不少,比种地强多了。”

  陈伟畅说,到今年年底,浙江袜企至少有10亿元订单“跑”进“扶贫车间”,将解决郧阳区上万户贫困户就业,预计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扶贫车间”全部投产后,产值将达20亿元,每年给员工支付工资一项就在2亿元以上。

(来源:中国南水北调)

[ ]
[ 关闭 ]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专题
主办: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联系电话:010-63206935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京ICP备11042571号

 
 
 
水利部官方微信
 
南水北调微博
 
南水北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