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网站
 
     
 

不断探索 不断完善(上)

孟建川(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从初步构想到建成通水,南水北调工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历程。
  (一)探索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南水北调的探索阶段。
  1958年,中国科学院和水电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南水北调研究组,在全面调查、查勘基础上,提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引水的10条调水线路,其中一条是从长江下游引水的大运河提水线,即从淮河入江水道和京杭运河分段提水,经高宝湖、洪泽湖、南四湖,于东平湖入黄河,分级供水灌溉沿线农田。
  1959年,淮河流域大旱,江苏省提出兴建苏北引江灌溉工程。经水电部批准,江苏省于1961年开始建设江都泵站。在国家的支持下,经过40年的建设,初步建成调水、灌溉、排水、航运等综合利用的江水北调工程体系。
  这个阶段通过实地查勘,全面调查了可供南水北调输水线路;江苏江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奠定了基础,也是南水北调的有益尝试。
  (二)1976年规划
  1972年,华北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为解决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危机,水电部成立南水北调规划组,开展南水北调规划工作。1974年7月,水电部向国家计委报送了《南水北调近期规划任务书》,提出近期南水北调设想为东线调水方案。1976年3月,提出了《南水北调近期工程规划报告》,并于1977年10月由水电部、交通部、农林部和一机部联合上报国务院。该规划以农业供水为主,改善和发展灌溉面积6400万亩,向城市供水27亿立方米,并使京杭运河成为南北水运交通大动脉。规划从扬州附近的长江抽水1000立方米每秒,过黄河600立方米每秒,到天津100立方米每秒。
  1978年5月至7月,经国务院批准,由水电部牵头召开南水北调现场初审会议。会议同意东线调水方案,同意规划提出的输水线路和抽水梯级方案,并确定在位山穿黄,要求在修订规划中补充灌区规划等。
  1981年12月,国务院召开治淮会议,要求东线工程先调水到南四湖。据此,淮委着手编制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83年1月,淮委编制完成《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一步研究了工程的供水范围、调水规模、工程布局,建议实施抽江500立方米每秒、进东平湖50立方米每秒的工程方案。同年1月13日至18日,水电部审查通过了该可研报告。
  1983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抓紧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是一项效益大而又没有什么风险的工程,要求计委、水电部、交通部、煤炭部共同研究,抓紧搞好。并决定第一步通水、通航到济宁,争取当年冬天开工。此后,水电部要求苏鲁两省编报第一期工程规划。在两省规划的基础上,1984年11月,淮委编制完成《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设计任务书》,1985年报送国家计委。《设计任务书》对可研报告提出的调水规模和输水线路进行了优化,建议工程规模为抽江600立方米每秒、进东平湖50立方米每秒。
  1986年9月~1988年5月,国家计委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设计任务书》进行了评估,提出了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指出,华北平原缺水问题已突出,如按原方案实施,2000年难以送水到天津。认为东线工程规划有必要加以修改和补充,要求水电部抓紧编制东线工程全面规划和分期实施方案。强调南水北调应以解决北方缺水为重点,尽快把江水送到黄河以北。
  1976年规划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地方要求,拟定工程主要任务是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主要供水目标是农业供水,供水范围包括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和天津5省(直辖市)的部分地区。该规划基本确立了东线工程的总体布局。
  (三)1990年规划根据国家计委的要求和国务院领导的批示,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组织淮委、海委、天津院等单位,在有关省市、部门的配合下,对东线工程规划进行了修订。于1990年5月编制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报告》,在供水目标、供水范围、工程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城市工业供水,调整了灌溉面积。修订规划以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工程规模调整为抽江1000立方米每秒、过黄河400立方米每秒、到天津180立方米每秒。关于实施步骤,为尽快实现全线通水,把2000年以前送水到京津地区作为第一期工程的目标。
  在上述规划基础上,1990年11月提出《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修订设计任务书》,制定了2000年送水到京津地区的第一期工程方案,工程规模为抽江600立方米每秒、过黄河200立方米每秒、到天津100立方米每秒。
  1991年4月,水利部成立东线第一期工程总体设计领导小组,在修订任务书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设计,即对第一期工程的54个单项工程逐项进行规划设计。根据修订后的第一期工程方案和总体设计的成果,1992年12月提出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修订报告》。
  1991~1993年期间,在以往环境评价基础上,对东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进行了补充工作,提出《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993年7月,该报告通过了水利部的预审。
  1993年9月水利部审查通过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报告》和《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修订报告》。
  1990年规划期间,粮食短缺问题已有显著改善,而受水区城市用水增加较多,缺水严重,北京市和胶东地区用水紧张。规划重点是补充城市用水,规划供水范围在1976年规划基础上扩大到北京市和胶东地区主要城市,分别安排了5亿供水量。规划灌溉面积由6400万亩减到4245万亩(其中黄河以北地区由3000万亩减少到1400万亩),并结合京杭运河天津~长江段航运。
(来源:中国南水北调 2019年11月11日)

[ ]
[ 关闭 ]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专题
主办: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联系电话:010-63206935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京ICP备11042571号

 
 
 
水利部官方微信
 
南水北调微博
 
南水北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