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网站

  首页 ->
 
信息化建设永远在路上
2020-03-26 08:59     

□本报评论员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互联网早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成为人们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南水北调工程各管理单位一手抓防控,一手保安全输水,很好地检验了各自的工作模式、技术平台、先进工具和运营体系。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互联网为纽带的信息化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技术、业务与数据的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已是大势所趋。
  南水北调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以来,沿线城市用水需求不断增长,国家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的作用日益显现,国务院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南水北调工程项目法人以信息化为手段,先后建成了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建设管理体系、以输水调度为核心的自动化调度体系、以工控专网为核心的基础保障体系,较好地支撑了各项业务对办公自动化、管理规范化的需要,为工程运行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随着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全面提档升级,我们对智慧化的需求愈发迫切。目前,中线工程还不具备全面实时精准感知工程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的能力,信息化建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部门墙厚、流程未打通,仍然依赖手工、风险难以精准防控,应用脱离业务、有而不全、用而不深等实际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最核心的任务是确保足额安全平稳供水,不容有任何闪失。我们必须补齐信息化建设的短板,把工程设备、人员、管理、信息等资源,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智能感知技术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强安全供水能力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积极运用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整合挖掘信息资源,建设数据中心,形成综合应用平台,逐步适应南水北调工程的功能定位、供水范围、用水需求、运行管理、企业管理等需求。
  信息化的核心是“化”的过程,是各单位全体员工不断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水平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永远在路上。各单位一把手必须强力推动战略与执行,统筹并重业务与技术双轮驱动。各级管理人员要站在业务视角,思考提档升级目标,开展需求分析,参与到智慧化设计中。特别要从关注一线作业人员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在生产经营过程的研究,打通业务瓶颈和管理壁垒,把新技术变为实际的业务价值。
  信息化向智慧化的转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战略上自上而下对愿景逐层解码指导执行,并不断地归纳、总结、反馈。我们不仅要建立以采集输水沿线水质信息为基础,以模拟仿真、物联网、大数据为平台,以水质监测应用为核心的水质监测管理体系,还要通过无人机、无人船等新技术工具代替人工工程巡查,建立“可感知、可分析、可预警、可控制”的智能化感知、评估、预警体系等等。同时还要将实际业务需求与先进技术有效融合,构建人、物、IT和信息互联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数字孪生世界,实现调度和管理业务双轮驱动的创新发展模式,使中线工程成为我国智慧化调度工程管理的样板。
  信息化建设永远在路上,补齐南水北调信息化建设短板,还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南水北调工程是国之命脉,涉及到沿线上亿人的饮水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必须同步推进。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单位一方面要通过信息化建设,整合完善南水北调工程调度等各种应用系统,推进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查、改、罚”,强化网络安全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和问责力度,深化攻防演练、渗透测试等“暗访”实效,促进网络安全问题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未来,信息化在南水北调工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智慧化技术必将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一以贯之,大力推进“智慧中线”等相关工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基础保障。

(来源:中国南水北调 2020年3月26日 )

   

主办: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京ICP备14010557号

 
 
 
水利部官方微信
 
南水北调微博
 
南水北调微信